2025-03-07 10:00
来源:本站
2024年是行远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正式运行的第一年。在新的理事会治理领导下,我们顺应形势,探讨调整基金会的业务发力方向,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诸多挑战,依然坚持公益初心,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尽管在筹资、项目执行和内部管理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基金会顶住压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24年,基金会总收入1436.61万元,总支出1763.42万元,总资产2542.06万元。(最终数据以审计报告为准)。2024年基金会共计付款937笔,其中项目拨款750笔,涉及5家医院、5家基金会、37家民非组织、402名受益人(不包含合作伙伴拨款受益人数据)。
党建工作获得上级党委的支持肯定:11月,由行远基金会作为书记单位,主导联合北京亿未来慈善基金会、北京建初公益基金会、北京新征程公益基金会,成立了中共北京市社会服务领域基金会第三联合委员会第十流动党员联合支部委员会。
《木马童话黑暗餐厅——助盲就业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首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铜奖、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大赛十佳助残项目。
《一堂童画课》项目受邀参加平遥国际时装周自闭症儿童公益画展,受邀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举办自闭症儿童专题艺术展。画展同时进行公开募捐,爱心人士捐赠300元即可回赠一幅展出的自闭症孩子画作,有数十幅画作被爱心人士领走。该项目荣获2024年丰台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用爱伴你成长》助学项目除了发放助学金和物资,还开展了很多线下传播活动,7月还实地探访了云南昭通7所学校,为40名困境学子发放助学金及爱心物资。
文化传播、口述历史筹资上升:新拓展的该业务领域的新合作伙伴项目筹款由2023年的0.03%上升到19.5%。
梳理受助人资料:完成了“一人一编号”的档案梳理工作,共完成297份个案、154份项目档案管理。
拓展新筹款渠道、新合作伙伴:完成72个项目立项,新增合作机构十余家,同时对已有项目进行优胜劣汰分级管理,有98个项目结项,截至2024年底筹款中的项目共有57个(同比减少62.5%)。
开展多场线下公益传播筹款活动:主办和承办“领航家创妈学苑”、“银河SOHO公益市集”、“联想公益市集”、“蓝猫·潮流活动节”、“金尚源七夕节”、“爱心后备箱”、“自闭症儿童画展”等。
开拓基金会志愿者队伍:启用志愿北京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志愿服务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本年度成功搭建并指导了4个二级团队,协助建立了6个志愿服务项目,其中1个团队已吸引96名正式成员加入,新志愿者培训也形成了规律的周期性活动。
秘书处强化学习:各部门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
强化品牌知识产权:已将行远新LOGO委托专业公司进入商标注册流程。
支付宝公益平台无法筹款:由于2023年8月的舆情影响,支付宝公益项目全部下线,导致2024年支付宝筹资为0,与2023年相比造成3400万元的缺口。
舆情投诉:有新浪微博用户对基金会进行持续多次投诉,导致民政局多次调查问询,多次提交情况说明。
公募方案备案困难:北京市民政局自2022年8月起未审批通过任何新的公募方案备案,目前仅有6个公募备案号,且将于2025年底到期。新修订的《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生效,要求每个公募项目必须单独在慈善中国进行公募方案备案,而新规生效前300余个项目都是共用这6个备案号,生效后不能共用备案号,只能一项目一备案号,大量项目被下线,没有新备案号严重影响了新老项目的筹款推进。
行政处罚:因慈善中国信息公开不完整、不及时,9月底基金会被民政局处以警告,10月被纳入活动异常名录,此情况导致11月腾讯公益将基金会所有在筹项目全部下线。
慈善活动支出不达标:2024年慈善活动支出1692.4万元,未达到上年总收入70%(5394.82万元),或近三年收入平均数70%(3684.35万元)的要求。
2024年2月基金会接受了中宣育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7月接受了普华永道审计的腾讯公益《用爱伴你成长》项目专项审计、7月接受了民政局的抽查全面审计,发现了基金会治理、项目管理、财务处理、信息公开等方面的问题。
基金会积极整改,并通过与北京市民政局反复沟通和申请,12月底终于在北京社会组织信用查询系统中,移出了行政处罚和异常名录。
信息公开方面自查自纠成为常态,全年累计在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及慈善中国平台发布超2000条项目动态,确保信息公开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024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但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基金会承受住了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考察和考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有更多的挑战需要克服。
2025年,我们将在逆境中坚守初心,以“合规为基、创新为翼、文化为魂”为核心策略,坚持“守底线、补短板、谋长远”,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高质量发展,不追求大而全,致力于小而美,保持清醒,拥抱变化,随机应变,适时调整,克服困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前行,努力推动基金会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